为搭建青年教师思政教学交流平台,切实提升其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推动大学物理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11月10日下午2点,物理教研室以“以思促教,融盐于水——青年教师物理教学思政融入方法实践与研讨”为主题,在学思楼北楼513智慧教室举办专题研讨会。通识教育中心负责人陈海花、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书记谢锟、银龄教师李成金、赵勋杰担任点评嘉宾,物理教研室全体教师参会。

研讨会由教研室负责人郭春祥主持,阐述了活动背景:当前课程思政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青年教师作为教学队伍的中坚力量,其思政教学能力的提升直接关系到大学物理课程思政的落地成效。

随后青年教师郭春祥、樊正鹏、李兵兵、王小花、侯顺丽 5 位青年教师依次进行讲课,围绕不同物理知识点展开“物理知识 + 思政元素”融合教学展示,各有亮点、各具特色。郭老师以“热力学热机效率”为主题,在讲解热机工作原理与效率计算的同时,引入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技术的自主研发历程,通过对比国内外技术发展差距与我国科研人员的攻坚故事,引导学生树立科技自信与创新意识;樊老师聚焦“平衡态和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结合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严谨推导,穿插物理学家玻意耳、查理等坚持真理、反复实验的科学事迹,传递“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李老师解读“正常塞曼效应和反常塞曼效应”时,巧妙关联我国在量子物理领域的重大科研突破,如量子通信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王老师讲授“光的偏振”时,从偏振光的特性出发,延伸至“坚守原则、明辨是非”的人生哲理,实现科学知识与价值观引导的自然衔接;侯老师以“等厚干涉牛顿环”为切入点,在演示实验现象、讲解干涉原理的过程中,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耐心细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授课展示结束后,研讨会进入点评交流环节,点评嘉宾从不同维度提出专业指导意见,为青年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把脉支招”。线上参会的银龄教师李老师、赵老师结合自身数十年教学经验,充分肯定了青年教师的创新尝试:“将科研故事、科学精神融入物理教学,既贴合知识点,又能打动学生,是思政融入的有效路径。”同时,他们也指出改进方向,如“可进一步挖掘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深层关联,让价值引领更具针对性”“部分教学环节可增加学生互动,让思政引导能够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讲课过程中”。

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书记谢锟则从课程思政建设要求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强调:“大学物理课程思政需紧扣‘立德树人’根本,要将思政元素与物理学科特色深度结合,避免‘两张皮’现象,真正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思想素养”。点评环节既有肯定与鼓励,也有精准的问题指出与改进建议,让在场青年教师受益匪浅。

此次青年教师物理教学思政融入方法实践与研讨会,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更通过多方指导凝聚了思政教学共识,为大学物理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物理教研室将持续以实践研讨为抓手,推动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常态化,让“以思促教、融盐于水”的教学理念在每一堂物理课中落地生根。大家一致表示,此次教研会既强化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共识,也明确了近期工作的重点与路径,为后续教学工作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